(19)
|
上坤☷
下兌☱
地澤臨
|
解
|
(一)兌澤在坤地之下。地面本高於沼澤。地面之水流進池澤。池澤之水灌溉地面萬物。相臨相佐。相互寄託希望。
(二)兌為喜悅,坤為順從,下悅上,上順下,相得益彰。
(三)初二兩陽,有向上發展。自下漸長,以剛臨柔之勢,陽長陰消為臨卦。
|
(20)
|
上巽☴
下坤☷
風地觀
|
解
|
(一)巽風在坤地之上,有周遊觀覽之象。
(二)坤卦人民,巽卦號令,君主在上,發號施領,萬民瞻仰。
(三)陽剛在上,群陰仰觀,即以下觀上,陰長陽消,正道衰微,萬物難行之象。
|
(21)
|
上離☲
下震☳
火雷噬嗑
|
解
|
(一)震為雷,雷為刑威,離為電,電為明察,雷電合體,相得益彰。
(二)初上為兩唇,二、三、五為牙齒,四為一爻橫貫上下齒之間。必須咬斷,方能合攏。所以名為噬嗑。
|
(22)
|
上艮☶
下離☲
山火賁
|
解
|
(一)山下有火,丁山落日,光焰上騰,為照耀通明,文采光華。
(二)六二陰爻為從上卦分出,以文飾過剛之乾體,上九為從下卦出。以文飾坤體之純柔。
|
(23)
|
上艮☶
下坤☷
山地剝
|
解
|
(一)山附於地。山之土石崩塌下陷。而附落於地。即剝上以厚下。
(二)陰爻由下往上,自初至五皆陰,五陰進迫一陽。陰柔勢盛。陰長陽消。剝蝕陽剛剝蝕正義。
|
(24)
|
上坤☷
下震☳
地雷複
|
解
|
(一)雷在地中振發,春回大地。周而複始之象。
(二)初九,一陽複於始位。返本還原。如碩果墜地而複生為複卦。
|
(25)
|
上乾☰
下震☳
天雷無妄
|
解
|
(一)雷動於天之下。陽氣發舒。萬物並育。順從天意。自然之象。為真實而無虛妄之象。
(二)乾至健,震主動,合為動而且健。為正大之象。上下二爻五爻剛柔相應。又中正,則正大真實無妄。
|
(26)
|
上艮☶
下乾☰
山天大蓄
|
解
|
(一)天居在山中。因天大而山小,亦以微小阻止龐大。以陽畜陽。
(二)五爻為君,四爻為臣,下三陽爻為平民。君臣合力制止平民之反動。
(三)艮為篤實,乾剛健。能篤實剛健,勤勞不息。人人能蓄積富有。
|
(27)
|
上艮☶
下震☳
山雷頤
|
解
|
(一)山止於上,雷動於下,有如飲食之時,祇動下頦。不動上頦。以口腔取象。
(二)初上兩奇爻為兩唇。中間偶爻排列為齒。形如口腔。取其飲食之象。為養育之理。
|
(28)
|
上兌☱
下巽☴
澤風大過
|
解
|
(一)兌澤在巽木之上,反而淹滅了樹木。為水勢過大之象。
(二)四陽二陰,陽爻多於陰爻一倍,陽過於陰,名為大過。
(三)中間陽爻象,四根結實之梁。上下兩陰爻力弱不支,則勢將摧折。
(四)卦形好像兩條蛇。把身體纏在一起似的。桃色糾紛似的。
|
(29)
|
上坎☵
下坎☵
水水坎
|
解
|
(一)兩坎重疊為活水通源。後浪推前浪,相仍而至,重險。
(二)爻位一陽而陷於二陰之間,有如動物陷入穽穴。
|
(30)
|
上離☲
下離☲
火火離
|
解
|
(一)兩離相重,為上下通明,有如日月光明,相繼而作。
(二)火是氣,附合於某種物件時,才能現出它之形狀,顯得明朗,附麗光明。(又曰離為火卦)。
(三)陰居中,兩陽在外,中虛外明。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